中国科学家张峰专利胜诉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看基因编辑的专利布局

2020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病原学研究所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博士以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A. Doudna博士,以表彰她们在基因编辑领域的贡献。而这个贡献便是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的发现和原理解析。Doudna和Charpentier在2012年公开了CRISPR-Cas9是一个可以编辑基因组的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可以做到相对精准地删除或添加特定的DNA链。

图片[1]_中国科学家张峰专利胜诉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看基因编辑的专利布局_知识产权零距离网(IP0.cn)

而在诺奖公开之前,在同领域还有另一热门得主候选人,甚至很多人都认为他必然能够通过对CRISPR-Cas9编辑技术的贡献获得诺贝尔奖,他就是张锋。张锋于2013年公开的论文中首次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改进并应用于哺乳动物和人类细胞。

在一般认知中,我们通常会认为CRISPR-Cas9编辑技术的专利权理所应当地应该掌握在前者的手中,但实际却是,在专利权的纠纷中,以张锋为代表的博德研究所团队在实际应用的专利权所有上却胜了以Jennifer Doudna和Emmanulle Charpentier为代表的CVC团队。

2022年2月28日,在围绕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专利纠纷中,美国专利局做出了有利于张锋所在的博德研究所团队的裁决,理由是Jennifer Doudna和Emmanulle Charpentier最初的论文并未提及CRISPR基因编辑可用于真核细胞(在申请的相关专利中也没有相关权利要求),而张锋所在的博德研究所团队团队却在2014年获得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真核细胞的专利权!这个裁决意味着,甚至诺奖得主今后要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用于哺乳动物或人时,都要获得张锋所在团队的专利许可!

虽然此次裁决可能还有后续诉讼,但是对于专利申请来讲,我们可以有一些专利布局方面的启示:

1、以CVC团队为鉴,对于新技术or新产品的申请人:

在申请时建议尽可能多地布局适用领域,特别是在实际应用意义较大的领域,能拿到授权最好,即便后期拿不到部分领域的专利权,至少能够形成现有技术,对后来者的申请具有启示作用从而影响其新创性,避免后来者申请保护后自己反而无法实施的情况发生。

2、以博德研究所团队为鉴,对于技术改进or产品改进的申请人:

要注意挖掘已公开技术中未公开的应用领域,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不仅仅限于完完全全的创新,部分创新使得原技术应用于新的技术领域获得授权的前景也会比较好。据此确定研究方向,可使得研究工作获得的专利利益最大化。



图片[2]_中国科学家张峰专利胜诉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看基因编辑的专利布局_知识产权零距离网(IP0.cn)

近期直播推荐:


功能性特征的相关解读及撰写指导


下方公众号回复2204

可预约直播
图片[3]_中国科学家张峰专利胜诉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看基因编辑的专利布局_知识产权零距离网(IP0.cn)

图片[4]_中国科学家张峰专利胜诉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看基因编辑的专利布局_知识产权零距离网(IP0.cn)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精金石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