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作为人们的日常工具,肩负起通信、支付、交通和娱乐的责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手机俨然成为人类的外置器官。
现代人最怕什么?怕没手机。手机最怕什么?怕没电。
充电宝是手机停摆时的“速效救心丸”,救心丸疗效虽好,但副作用也很明显。第一是重,第二是容易忘记。
懒惰是人类的天性,如何在满足消费者懒惰需求的前提下,克服他们的电量焦虑?解决这一痛点,意味天文数字的财富。
不带卡不带包,出门不带充电宝。“共享充电宝”就是一个鱼和熊掌都可兼得的方案,吸引大量创业者涌入该领域。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共享充电宝的江湖有平民,也有巨鳄。平民渴望通过创业逆天改命,完成阶级跃迁。巨鳄入场希望资本继续以滚雪球的形式增长,维持江湖地位。带着各自的目标,平民与巨鳄在共享充电宝的战场上短兵相接,补贴战、专利战,各种手段层出不穷,炮火如雨点般倾泻在对方身上,杀得分外眼红。
草根创业的来电与含着金钥匙的街电,两者的竞争被称为共享充电宝界的“蚁象之争”,赚足媒体的眼球,给大众上了一堂生动的专利课。
蚂蚁如何绊倒大象?专利就是答案。
01.白手起家:袁老板的激荡岁月
圆脸,小平头,一脸憨厚老实,是来电创始人袁炳松给人的第一印象。
图1 袁炳松形象图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时年16岁的袁炳松走出湖南的小乡村,来到遍地都是黄金的深圳。走出腾讯、金蝶、大族激光、海能达等知名企业的华强北吸引天南海北的人驻足,他们梦想着自己是下一个财富神话的主角。
嗅着金钱的味道,袁炳松选择在华强北落脚。没有学历,袁炳松只能从最低端的销售做起,干起了电池销售。凭借湖南人的“吃得苦、不怕死、霸得蛮、耐得烦”的拼搏精神,袁炳松一步步从普通员工干到总经理,在异乡闯出一片天。
能力和眼界提升了,野心也自然跟着膨胀。袁炳松并不满足于“袁总”的称呼,不甘一辈子给人打工,于是辞职创业,完成从“袁总”到“袁老板”的华丽转变。
2008年,带着积蓄,袁老板开工厂生产电池并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巅峰时期,工厂曾经有三四千人,销售额过亿,一度成为国内充电宝的领头羊。
正当袁老板的事业蒸蒸日上时,他焦虑地发现充电宝越来越难卖了。2013年淘宝双十一共卖了200万个充电宝,袁老板准备了6万个,结果才卖了8000个,京东又退了2万多个,袁老板手里挤压了价值七八百万的库存,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
原来,当时笔记本电脑市场萎缩,剩余大量笔记本电脑电池。雷军将闲置的电池做成充电宝,变废为宝,即保证了充电宝品质,又极大地降低充电宝的价格。10000毫安时的充电宝仅售69元!一经推出,就是爆款,一年销售2000万个!
有此佳绩,雷军放出豪言:“充电宝只有两个牌子,一个叫小米,一个叫其它!”
胳膊拗不过大腿,袁老板只能被迫转型。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袁老板开了几天闭门会议,仔细讨论用户到底为什么需要充电宝?用户使用充电宝的时候有什么痛点?
思路决定出路。既然充电宝卖不动,那我改成租行不行?袁炳松越想越靠谱,刚好那段时间共享单车的概念大火,于是想出了“共享充电宝”的金点子!袁老板的二胎“来电科技”出生了!
说干就干,作为“共享充电宝”的开山鼻祖,袁老板一边研发雏形机,一边构思商业模式,一边跑通销售渠道,忙得热火朝天。
袁老板辛勤的付出终于得到回报,共享充电宝经过市场实践证明,商业模式可以跑通。因此,来电科技首当其冲获取了四家资本的投资,融到了1.38亿人民币。不仅如此,在华强北的尸骨堆里爬出来的袁老板见过不少企业因为专利卡脖子而陨落,自己也吃过专利侵权官司,挨过打,赔过钱,自然明白“专利”意味着什么。于是袁老板围绕“共享充电宝”的技术点,做专利布局,企图打造一条深不可越的护城河。
专利布局是高筑墙、大笔融资是广积粮,下一步自然就是缓称王。袁老板渴望通过“共享充电宝”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结果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打搅了袁老板的美梦。
他的名字,叫陈欧。
有钱人创业的方式非常简单粗暴。从零开始太麻烦,陈欧直接刷卡三个亿买下“街电”,一路火花带闪电地跑步进场,坐上“共享充电宝”的牌桌,要和袁老板分蛋糕。
充电宝干地好好的,结果遇上行业杀手雷军;二次创业干地好好的,结果遇上资本巨鳄陈欧。郁闷的袁老板觉得造化弄人:为什么通往成功的路,总是在施工中?
02.蚁象之争:草根VS巨鳄
来电与街电的竞争就像打擂台,守方是袁老板的来电,攻方是陈欧的街电。
前文已对袁炳松做了介绍,下面钟老板再为大家隆重介绍攻方陈欧!
图2 陈欧形象图
陈欧的身上有许多标签:高富帅、官二代、海归精英和创业明星。他的父亲是四川德阳市的市长。16岁他就出国留学,大学期间创业,创办在线游戏平台;26岁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MBA学位,同年回国创业,成为80后青年榜样,新浪微博粉丝高达4200万!31岁,他创立的聚美优品在美国上市,成为纽交所220年历史上最年轻的上市公司CEO,身家超过11亿美元!
高富帅还有文化,你说气人不气人?
陈欧的人生完美地像言情小说里的霸道总裁,简直亮瞎了钟老板的眼。袁老板的对手如此猛,压力可想而知!但袁老板也是一号猛人,面对资源和名气远胜于自己的对手,相信狭路相逢勇者胜,敢于在巨鳄面前亮剑!
来电与街电的蚁象之争正式拉开序幕!
首先出招的是袁老板。自古商场如战场,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的就是钱。自己要是和陈欧比烧钱,就像叫花子和龙王比宝,自不量力。所以,专利战是可行度最高的方案。
于是,在陈欧的重机枪面前,袁老板拎着两把菜刀就上了。一把菜刀的名字叫《移动电源租用设备及充电夹紧装置》,另一把叫《吸纳式充电装置》。2017年5月,来电以街电侵犯其实用新型专利为由,向法院起诉街电。
一审结果法院判定街电专利侵权,第一回合,袁老板胜,陈欧败!
被起诉后的陈欧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有钱人的工具箱丰富多样,反击从现在开始!
首先他掏出钱包,买了三个发明专利,对外宣称用“一个亿,买了三个核武器专利”。街电自称这三件专利是共享充电宝从0到1的技术,共享充电宝的战争彻底结束了。作为业内人士的袁老板直呼陈欧的吹牛,让他尴尬地下不来台。陈欧觉得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自信的他手握“核武器”,反诉袁炳松专利侵权。
接着,陈欧聘请资深律师团队,一方面不服一审结果,继续上诉;另一方面着手无效袁老板的两件专利。
陈欧起诉袁老板后又撤回,雷声大雨点小,一个亿的核武器原来是纸老虎。
实用新型的专利侵权官司一路打到最高院,袁老板的两把菜刀落得“一死一伤”的结局:最高院判定街电并未侵犯来电《吸纳式充电装置》的专利权;《移动电源租用设备及充电夹紧装置》的专利虽被街电部分无效,但最高院依然判定街电侵犯该实用新型专利权。
功夫再高,也怕菜刀!第二回合,袁老板胜!
陈欧被袁老板干翻了,也被干烦了。官司败诉也不仅仅是赔钱这么简单,前期的研发投入与市场投入都要打水漂。最关键的是,陈欧很多合作的小伙伴都被袁老板的警告函吓跑了,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能忍?
于是,街电以“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来电。列数来电的如下恶行:第一,你来电滥用专利权,除了我街电,制造厂商、销售公司,受害的小伙伴可以从伦敦排到纽约;第二,一打官司就找媒体,爆我黑料,坏我名声,我不要面子的吗?
深圳中级人民法院支持了街电的说法。法院认为来电应该合理维权,前述所有行为,明显超过正当理由,借用司法与行政资源以专利权谋取不当利益,违背了诚实信用的原则,有悖正当维权的商业道德,扰乱了市场秩序,致使本案原告街电公司及合作商户的商业经营活动因此受到一定负面影响,构成不正当竞争。
袁老板“不讲武德”的帽子是被彻底扣上了。
因此,法院判定袁老板要赔礼道歉。赔偿陈欧500万,然后要再各大媒体向街电道歉,挽回其声誉。
第三回合,陈欧胜!
袁老板三回两胜,蚂蚁绊倒了大象!
对于科技企业,在资源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通过“专利战”另辟蹊径是种很聪明的做法。袁老板的两把菜刀能爆发出如此战斗力,专利布局是很重要的因素。
03.专利布局:围剿与反围剿的艺术
我们都知道,只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技术方案才可以申请专利。
像“共享充电宝”还是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作为技术原创者,只有做好专利布局,才有可能做到“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
专利布局因技术不同,存在细微差异。但大都遵循“点→线→面”的原则。我们可以结合下图以及共享充电宝,简单讲讲专利布局的思路。
图3 专利布局图
产品,就是“共享充电宝”,它就是专利布局围绕的“点”。
线是产品的类型,讲专业点,就是技术点的技术分支。在共享充电宝这一“点”中,大概存在以下分支:大机柜、小机柜和线机一体的桌面模式。
在本文中,来电的袁老板主要是围绕“大机柜”这一条技术分支(即“线”)做专利布局。
结合上图,沿着产品的“线”,可以围绕产品零部件相关技术方案和产品整体相关技术方案依次申请专利。
由此实现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完成专利从宏观到微观的布局,结成一张全方位的“天罗地网”。让别人想绕都绕不开,落入你的专利保护范围。
这是围剿的艺术。
袁老板就是运用这思路,成功围剿陈欧。
既然有围剿,那就有反围剿。
反围剿通俗地说,就是“包饺子”战术。原创者针对一个新产品做了专利布局,跑马圈地,在技术的前沿阵地上盖起了专利城堡,让竞争对手进不来。
嘿嘿,既然我进不来,那你也不要出去。我们可以围着原创者的专利点做外围的专利布局,相当于在原创者的专利城堡周围布下地雷阵。从而化被动为主动,达到专利交叉许可的目的。
这种反围剿的策略在竞争对手专利保护力度较弱的情况下最为有效。日本企业对这种策略的运用最为娴熟。很多美国原创性的技术被日本企业的改良,日本企业围绕美国的原创技术做了专利的外围布局,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
04.毒丸计划:该出手时就出手
专利维权中,时机是很重要的。过早,可能本钱都收不回来;过晚,可能过了维权的期限。
面对专利侵权,我们的策略可以用一句俗话概括——猪要养肥了再宰。
当我们手握专利时,竞争对手抄袭,好比服下“毒丸”。等我们维权时,就是让“毒丸”发作。
在本案中,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风口可能就一两年。如果等到猪养肥了再宰,可能猪已经没了。所以,袁老板选择一开始就起诉陈欧,让“毒丸”马上发作。
专利诉讼会重创企业:一方面是产品,一旦败诉,现有产品必须下架,不仅库存积压,还要将市场份额吐出来;另一方面是研发作废,前期的资金投入打水漂,研发新品不仅需要钱,更需要时间,短时间内只能看别人吃(赚)肉(钱);最后是销售渠道瘫痪,在专利法中,销售侵权产品也会构成共同侵权,因此企业的合作伙伴也会面临法律风险,不仅没吃到肉,还惹一身骚。
“毒丸”发作,不死也残。
所以陈欧才会在一审结果出来时,着急上火。四处托人牵线搭桥,要和袁老板谈判,最后没谈拢。
凭着雄厚的资金,陈欧选择硬扛袁老板的“毒丸”,虽然大出血,但还未伤及根本,选择一条新的技术路线绕开袁老板。突破专利的桎梏,街电在资本的灌溉下野蛮生长,迈入行业的第一梯队。
图4 行业局势图
1894年,清朝甲午战败。双方约定在日本的春帆楼进行谈判。清朝的代表是李鸿章,日本的代表是首相伊藤博文,两者是有10年交情的忘年交。日方提出的条款包括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赔款三亿两白银;继续在清朝增加通商口岸。
在欧美列强的干预下,日方的条件稍稍降低,但李鸿章觉得日方的要求太过分,不肯同意谈判条款。他私底下恳求伊藤博文,看在私交的份上,让清朝少赔些银两。哪知伊藤博文根本不吃这套,威胁说不能再少了,如果日后再开战端,清朝的损失恐怕更大。
李鸿章无奈地摇摇头,眼噙热泪在谈判书上签下名字,那一刻,他手上的笔好像有万斤般重。
一百多年前的李鸿章和现在的袁炳松都明白——如果没有掀桌子的实力,那么你在谈判桌上得不到任何东西。
科技创业者与其担心这个竞争对手,那个竞争对手,倒不如扎实地做好保护工作。正如《圣经》中诺亚的原则:重要的是建造方舟,而不是预测风暴。
专利,就是科技创业者的诺亚方舟。
完。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知产钟老板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