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值专利拓展指南

没有水的地方叫沙漠,没有我的地方叫寂寞。大家好,我是你们的钟老板~

 

最近看到新华社对高价值专利的定义,软件案子被归为高价值专利,钟老板美的都找不着北了,感谢新华社对广大电学代理人的认可!

 

为了能让更多代理人得到新华社的表扬,钟老板决定和大家分享压箱底的干货,一些在软件撰写实践总结的经验。

 

电影《阿甘正传》里有句著名的台词: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同样的,作为专利代理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份技术交底书是巧克力还是大便

 

碰到四五句话交底,惜字如金的发明人,上吊的心都有了。碰到交底书写得像专利般内容丰富,方案详实的发明人,那还是发明人吗?那明明是亲人!!!

 

交底书有好有坏,所以每次开案都有种抽奖的感觉。既然是抽奖,那就有不中的时候,甚至是倒霉的时候。

 

看着手里比钱包还干瘪的交底书,除了老老实实地拓展,那还能咋地?

 

问题来了,好奇的小伙伴们就要问了:“钟老板,拓展你以为是吃宵夜啊,说干就干?”

 

扎心了,真的扎心了,朋友们。


我和大家都有相同的感受,认为专利拓展和便秘是一样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就是憋不出来

 

曾经钟老板拍脑袋想拓展方案,祈祷灵感一闪而过,能留下几个好的技术方案让我过关,但脑袋都拍肿了,除了满头包,啥也没有。

 

也曾做梦,像农村里的跳大神一样,突然双眼翻白,神仙附体,让神仙把拓展方案写在纸上。但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不兴搞这套的。

 

既然灵感和神仙都靠不住,我们还能靠啥?

 

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后,我逐渐摸索出两个很有用的思维工具:一个是拆解,一个是排列组合。

 

01

 

看过乐高的朋友们都知道。小小的积木可以有N种组合方式,从而有飞机、动物和卡通人等多种造型。


图片[1]_高价值专利拓展指南_知识产权零距离网(IP0.cn)

 

1 乐高图

 

专利拓展和乐高有相似之处。每个技术特征都是一个积木,通过积木的排列组合,形成多个技术方案。

 

为了让大家对专利拓展有更直观的理解,以钟老板最常写的智能设备的软件案子为例和大家聊一聊

 

02

 

以智能冰箱为例。

 

第一步,我们需要找到拓展的方向,也就是拓展的技术方案希望实现的技术效果。

 

关于技术效果的拓展,台湾有位大神已经做了相当到位的总结。

 

 

 


2 拓展方向图

 

在软件案子中,常见的拓展方向有精度和效率的提高,以及加工、操作、控制和使用的简便以及安全

 

第二步,就是找和“智能冰箱”相关的积木。这里有两种类型的积木。一种是功能类积木,一种是动作类积木。我们对“智能冰箱”做个全方位的拆解,运用拆解思维,罗列“智能冰箱”相关的功能关键词和动作关键词。如图3所示。

 

 

 

 

 

功能类关键词

1、安全:加密、提醒、维修、身份识别、保护、清洁、预警…..

2、方便:精确、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循环、远程…..

3、自动控制:跟踪控制、记录、语音…..

4、使用寿命

5、能耗

6、成本

7、环保:清洁

……

 

 

  动作类关键词

 

 

食品管理、通信、温度控制、开机、关机、加制冷剂…….

 

 

 

组合

 

1.功能关键词A+动作关键词A

 

2. 功能关键词A+功能关键词B+动作关键词A

 

3.你爱咋组合就咋组

 

 

3 专利拓展工具表

 

在这里插播一句。功能类关键词和动作类关键词当然是多多益善的。

 

可能很多小伙伴对于如何寻找功能关键词和动作关键词有疑问。其实解决很简单,勤快点就好。

 

钟老板对于功能类关键词有个小词库,都是平时积累的。积累的方式比如去专利检索网站偷一些相似领域的关键词。又比如,通过京东等电商平台,看相关产品的海报,借(抄)鉴(袭)别人的关键词。将关键词放进词库里,留着以后用,随着积累越来越多,词库就越来越丰富。

 

动作类关键词,通过百度以及电商平台的海报,了解相关产品的基本功能。如图3所示的智能冰箱的动作类关键词,是在百度百科找到的。可能不够丰富,但用来举例,让大家明白我的意思还是够用的。钟老板可以偷懒,但你不可以,动作类关键词也是越丰富越好。


如图3所示,第三步就是将功能类关键词和动作类关键词做排列组合,形成多个技术方案。

 

第四步,对组合后的技术方案做筛选。

 

在这步骤中,可能我第一批就弄了十个组合。通过经验判断,筛选掉明显不具备创造性的技术方案。比如遥控开机这种烂大街的技术方案。对于拿不准的技术方案,就需要做专利检索。经过初筛和检索,可能十个组合中具备新创性的点就只有两三个。

 

第五步,想实施例,完成技术方案的拓展。

 

“加制冷剂+身份识别”的组合为例。这里的拓展是以授权需求为主,以要剑走偏锋。技术方案越偏就越让人想不到,找到现有技术的概率就低,授权的概率就越大。所以,在上述的动作类关键词中,加制冷剂是打在冷宫里的娘娘,冷到都没啥专利。所以,钟老板才选择以它为切入口。在下一段叙述中,我会详细展示我的思考和拓展过程。

 

03

 

加制冷剂+身份识别方案为例。在现有技术中,冰箱一般五年才加一次制冷剂,对于这种低频需求,用太复杂的技术手段,可能成本远远大于收益,起到负优化的效果。

 

在检索到制冷剂加多了,对冰箱也会造成损害后。钟老板就转变了思路,从加制冷剂到放制冷剂。然后制冷剂氟利昂是一种危害性挺强的产品,最好需要专业人士操作,防止污染。

 

一个由始到终的完整的逻辑链路便形成了检测氟利昂是否加多→加多的话要报警→放氟利昂要对操作人员做身份识别→对排放的氟利昂做环保处理

 

在检测氟利昂是否加多的环节S1中:

 

S11:判断冰箱耗电量是否异常,若是,则获取冰箱的食物存储量,判断其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S12: 如果食物存储量在正常范围内,则证明耗电量的异常不是食物存放过多或过少引起的,则继续获取压缩机的噪音音量,判断噪音音量是否处于异常范围内;

S13:若是,则证明氟利昂加多了。

 

在氟利昂加多就报警的环节S2中:

 

S21:智能冰箱将报警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再将报警信息发送至用户的移动终端。与此同时,智能冰箱的显示屏界面显示异常问题,并要求用户输入报警信息中的报警解除码,否则智能冰箱会持续报警,服务器也会持续提醒用户,直至报警解除。该步骤的目的是确保用户知晓冰箱的问题。

 

在放氟利昂要对操作人员做身份识别的步骤S3中:

 

S31:对操作人员进行身份识别,以确保操作人员的资质;

 

S32:对操作人员所携带的工具进行识别,以确保操作人员不会因为遗漏工具酿成安全事故。

 

在对排放的氟利昂做环保处理的步骤S4中:

 

S41:通过气流传感器计算氟利昂的排放量,获取氟利昂回收装置中氟利昂的回收量;

S42:计算氟利昂回收量与排放量的差值是否在误差范围内;

S43:若是,则证明氟利昂没有泄露。反之,则证明氟利昂泄露到空气中,冰箱继续报警。

 

综合上述四个步骤,大家在详细写每个子步骤的实施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实施例了。

 

04

 

在我小时候,老师和家长常用爱迪生的名言激(忽)励(悠)我努力学习——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

 

书读多后我才发现,他们鸡贼地故意只说了上半句,忽略下半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

 

我的这套经验最重要的地方在于,将虚无缥缈的灵感,变为确定性高的逻辑推理。完成了从灵感的贫困户到灵感的批发商的华丽转变。通过逻辑推理,治好了我的灵感便秘。

 

事后,我听别人说TRIZ的创新理论很牛,于是便找些书看看。发现他们的创新工具也是运用到分解思维和排列组合思维,与我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不谋而合。

 

所以,从理论上,我的这套东西是能指导实际研发的。我还没相关的实践,日后有实践机会且效果好的话,我再分享,

 

目前,这套理论在软件案子的拓展方面还是挺有成效的,当然都是出于提高专利授权概率的角度拓展的。我曾经用这套思维工具,在一个专利系列案中,拓展了近四十个技术方案。

 

最后对拓展的步骤做个简单的总结。

 

找方向和关键词,先分解后再组合;组合里面做筛选,筛选后再想实施;实施要与众不同,写偏写细好授权。

 

End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知产钟老板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No matter what label is thrown your way, only you can define your self.
不管你被贴上什么标签,只有你才能定义你自己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