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作者,都期待等到属于自己的敲门声

我很喜欢财经作家吴晓波。

 

30多年前,吴晓波还在复旦读书。在图书馆读到了《李普曼传》书里的那段,吴晓波至今记得:

 

1908年,正在哈佛读二年级的沃尔特·李普曼,在查尔斯河畔的学生公寓,一个春天的早晨,他听到有人敲门。一位银须白发的老者微笑地站在门外,老人自我介绍:“我是哲学教授威廉·詹姆斯,我想我还是顺路来看看,告诉你我是多么欣赏你昨天写的那篇文章。”

 

这样的故事,让吴晓波心潮澎湃,他觉得每位作者,都期望等到属于自己的敲门声

 

“你很难拒绝李普曼式的人生。”吴晓波常常这样说道。

 

一年前,钟老板在格子间里苦思冥想如何给客户做一场高质量的专利培训。

 

对于中小型企业,很多研发人员的专利知识是一片空白,非常难开展工作。不理解不配合是常有的;理解了,想配合但不知怎么做,有心无力,也是常有的。

 

期待不懂专利的发明人哪天灵光一闪就知道自己想申请啥专利,写出一份优质的技术交底书是不现实的。山不向我走来,我便向山走去。


要解决问题,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我参加过几场专利培训,讲师大都是念PPT,从头念到尾,PPT里是一堆专业术语,场下的人听得昏昏欲睡,体验非常差。


浪费别人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

 

场下的我在想,如果是我做讲师,课堂会是怎样的?我脑海里浮现了四个字——有趣有料。

 

为了有趣,我会讲故事。讲因为专利发财的故事,讲因为专利破产的故事,给大家科普专利的基本知识。为了有料,我会写出一份实践性强的操作指南,抛开专业术语,用通俗的语言与客户沟通,让发明人明白我想要的东西,能配合我的工作。

 

事后,本着分享交流的心态将操作指南发到微信群里,竟意外地受到大家的欢迎,钟老板受宠若惊。

 

于是,我决定重拾荒废已久的公众号,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学所做的内容记录成文字,与大家分享。对于圈外人,我想寓教于乐,给他们讲专利故事,科普专利基本知识;对于圈内人,我想和他们切磋交流,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慢慢地,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有代理人、律师、审查员、IPR和销售。甚至一些之前遥不可及的资深前辈也因为公众号,熟悉我,变成我的读者。

 

也会在某些时刻,微信通讯录开始冒出读者朋友的好友请求,告诉我,他很欣赏我的文章。

 

终于,我等到属于自己的敲门声。

 

回首过往,感慨颇多。


好似青蛙跳出深井,见识到外面的世界:看到了为高质量专利摇旗呐喊的陈琳老师,看到了深耕撰写与答审的李鑫老师,看到了传道受业解惑的韩一星,看到了精通专利诉讼的大岭,看到了笔耕不辍的华冰,看到了精通企业IP的亮哥……..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是前辈们的辛勤开荒,才让后浪们有机会享受到更系统地学习,更好的行业环境。

 

受益于前辈们的传帮带,钟老板从一粒种子长成小苗。

 

薪火相传,作为后浪的我,也在思考能为大家做些什么?

 

前辈们高山仰止,思来想去,写作是普通的钟老板为数不多的亮点。

 

把枯燥的知识产权写得精彩一些,有趣一些,为知产科普尽微薄之力。这是我能做的,也会一直做的。

 

最后,再次感谢读者朋友们。

 

感谢你们原谅我蜗牛般的更新速度。

 

我常自嘲我的文章是月经帖,一个月来一次,好似女人的月经。

 

每篇文章都像是我的孩子。从前期的选题、构思和搜集素材,中期的撰写和修改,后期的润色。验证素材的真实性,借鉴故事和脱口秀的写作技巧,在文章中埋下悬念和段子,保证文章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十月怀胎,才能换来一朝分娩。更新的慢,是想把最好的作品给大家。

 

在短视频盛行的时代,我还坚持写文字。在公众号写短篇为趋势时,我还坚持写长篇。这样的我显得离经叛道,显得有点怪。

 

读者朋友们穿过茫茫人海,与我相遇,为我驻足,给我鼓励,感谢大家的坚守与支持!

 

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知产钟老板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