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可能很少人相信,云南人对菌子总是这么眼含热泪、爱的深沉。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赋予了云南人夏、秋两季宴请师友、大快朵颐的美食特权。如果百菌中挑出云南人的心头好,那答案毫无疑问就是菌中之冠——鸡枞菌。 成书于嘉靖五年(1526年)的《南园漫录》记载,“鸡纵,茵类也。惟永昌所产为美,且多。……镇守索之,动百斤。果得,洗去土,量以盐煮烘乾,少有烟即不堪食。采后过夜,则香味俱尽,所以为珍”。
(图为白蚁筑巢与鸡枞菌共生,来源百度图库)
01
对美食的追求是技术进步的动力
但正如驯化猛兽作为家禽一样,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野生美食人工培育的进程。实际上,对于鸡枞菌的培养一直属于科研热门。云南大学对鸡枞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河南农业大学对鸡枞菌抗氧化的研究、四川农科院对黑皮鸡枞菌工厂化生产技术的关注等等。
无独有偶,据云南网报道: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文平博士通过深度研究开发,掌握了白蚁与鸡枞菌共生巢的种苗培育技术和出菇管理技术,实现了鸡枞菌大规模全野生种植的技术创新。
经过综合考察,南华县雨露乡的气候、海拔、土壤、年降雨量等自然条件有利于优质野生鸡枞菌生长。经雨露乡招商洽谈,2020年,南华县绿耳蚁巢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驻雨露乡罗文村委会。
(图文自云南楚雄报)
文平博士该项技术成果有两大突破,一是完全模拟自然条件下菌种与白蚁巢穴的生长环境;二是出菇管理,在自然条件下实行催菇,让破土的鸡枞菌能够达到80%至90%的出菇率,这两点的实现是进行规模化推广种植的基础。
经济效益方面:每年8到12月下种,6到10月收获,3年可实现初产,5年可实现盛产,基地明年将进入规模化采收期。按盛产期计算,亩产可实现135公斤,收益每亩可到2万元以上。目前,基地种苗前期工作的产能已达到年产10万苗,按每苗120元计算,将实现收益1200万元。
这么大的鸡枞菌培育生产产量,可以说,云南人的鸡枞自由已经初步实现。“旧时王谢菌珍馐,飞入寻常百姓桌”。
02
部分鸡枞菌培育相关技术、专利
1.一种白蚁-鸡枞共生种苗及其制备方法,CN202011607010.3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文平博士
(文博士鸡枞专利:202011607010.3)
中科院文平博士对鸡枞菌培育技术也申请了专利,权利要求1:
1.一种白蚁‑鸡枞菌共生种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捕集白蚁的分飞成虫并在洁净环境下进行脱翅处理;
(b)将雌雄成虫按照一定比例放入白蚁穴中,并采用透气膜进行封盖;
(c)将白蚁穴放置于21~28℃的室内环境中并控制白蚁穴的含水率为10%~15%,当白蚁穴有成熟工蚁出现时,调节白蚁穴的含水率至10%~20%;待成熟工蚁外出白蚁穴出现后,向白蚁穴中添加食物进行培养60~70天,既得所述白蚁‑鸡枞菌共生种苗。
2.张学西,一种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CN201710887011.X
权利要求1:
1.一种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谭著明,湖南农业大学植物学专业博士学位,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从事博士后,于2003年9月申请上述专利。云南上智科技公司获得该专利在云南范围独家许可,目前已经形成“种树得菌”的规模化量产基础,具备极大的商业价值。
下图为鸡枞菌部分有效专利技术持有人排名:
鸡枞菌专利技术主要应用领域
03
鸡枞菌技术能商业垄断吗?
1.专利法禁止菌种获得专利权
我国《专利法》第25条:“动物和植物品种不授予专利权”,但其产品的生产方法,可以获得专利权。
2.菌种微生物保藏难度大
主要是通过低温、干燥、缺氧和饥饿等手段来达到最大限度降低菌丝体的生理代谢。目前有低温定期移植保藏法、矿物油报餐发、载体保藏法、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等,总体来说,对保藏条件、保藏设备、保藏人员能力要求很高。《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条例》第五条:各保藏管理中心所保藏的菌种,必须具有该菌种的详细历史及有关实验资料。
3.菌种栽培专利侵权证明难度高
菌种培育主要是模拟野生菌种的生长环境,具体培育方法参数范围很容易进行调整规避。以我国首例食用菌菌种专利侵权案(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诉天津两农业公司),涉案菌株专利名为“纯白色真姬菇菌株”(专利号为201310030601.2,其保藏编号是CCTCCNO:M2012378),同时被告还提起了无效宣告程序。
品种的基因序列鉴定、比较成为该案的关键。
关于鉴定结论。两被告绿圣蓬源公司、鸿滨禾盛公司主张,第163号鉴定意见只鉴定出二者属于同种菌株,未鉴定出二者属于同一菌株,故被诉侵权产品未落入涉案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对此,原审法院认为,虽然第163号鉴定意见最终鉴定结论表述为被诉侵权产品与涉案专利属于“同种菌株”,但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种”并非生物分类学中“门纲目科属种”中“种”的概念。因为若只是判断二者是否属于“同种”微生物,则仅需要形态学比对即可得出结论。而第163号鉴定意见除了进行形态学的比对之外,还对二者进行了ITSrDNA序列检测和特异性片段序列比对,显然这样的检测比对已经大大超出判断二者是否属于“同种”微生物的要求。法院据此判断属于同种菌种侵权,也考虑到了上海丰科生物对于新菌种的投入,通过司法判决予以创新保护。
如果不采用公开换保护的专利模式,鸡枞菌种栽培以及营销推广采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商业秘密”模式进行保护,商业秘密中的技术秘密保护更加难以平衡具体实施细则。
4.资本介入促使菌种技术迭代更新
2022年2月,针对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资本进入乡村振兴赛道力度空前,可以想象的是,巨大投资能在较短时间内聚集一批菌种培育及产业化专家,在先权利人可能在商业赛道上丧失先发优势。
04
菌种科技成果转化及投资建议
1.菌种产业化注意要点
对于鸡枞菌等人工栽培产业化菌种,综合培育成本、菌种批量复制成长的稳定性、人体食用的安全性,都需要在早期综合规划。与高校成果权利人、发明人的商业谈判也需要专业人员介入,笔者团队曾参与过1000万元牛肝菌专利成果转化的调研谈判,厘清双方矛盾及利益点,顺利推进了后续产业化。
如对本文感兴趣,可与我们联系交流。
2.灵活运用转化模式
科技部、教育部、国知局下发了大量的成果转化政策,资本方应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是与高校成果人联合组建公司,还是引入农户种植社模式,都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3.潜力大单品菌种应该重资投入
口味优良、安全性高、成本管控预期良好的菌种资本方应重资投入。
如国内高端菌类民族品牌-宏臻生物“牛夫人”,拥有全球首创野生牛肝菌工厂化栽培研发生产基地,掌握全套、成熟野生牛肝菌人工栽培技术,在同行业保持5-10年技术领先优势。自成立至今已取得牛肝菌20多项国家专利,并且以每年近10个专利项目研发速度快速增长,与多个平台建立了品牌合作机制。
(牛夫人牛肝菌入驻各大主流平台,图自财讯网)
民以食为天,民以美食为晴天。毫无疑问,鸡枞菌人工栽培技术的掌握,是商业天秤的第一砝码。但美食不可能也不应该被垄断,好吃不贵永远是广大消费者永恒的追求,如何抠准老中青三代的消费痛点,引领吃菌品菌的全国性潮流,可能才是各路资本应该重点思考的商业问题。
END
关注我获得
更多精彩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科技法库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