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入行的时候,进行专利编写工作,我当时不知道他能用来干什么。
很多专利是一家企业,一次性申请十几个实用,我当时还简单的认为他们是为了套取专利申请的补贴。
后来慢慢才知道一些,原来是企业为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而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以后,公司能从当地政府拿到几十万的补贴,而在一些不好落户的城市,公司相关人员还可以直接落户。
而高新技术企业想要突出“高新”,势必就要突出知识产权。
根据相关高新申报经验:
以成立时间为1-2年的企业,就需要5项知识产权;
2-3年的企业,就需要10项知识产权;
3年以上企业,则需要15项知识产权。
目前,知识产权最好获得的,就是实用新型和软件著作权。
但是现在,软件著作权30工的成本(即中华版权代理有限公司统一收取的费用)大概在一千块左右,且目前补正率高、不能保证授权。
而实用新型的编写,虽然现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做非正常专利申请打击,但是目前每件实用新型外包出去编写的成本也是远远小于软件著作权的。
并且,多数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范围,无法使用软件著作权包装,也只能用实用新型进行包装。
这也导致,即使国家知识产权局花费比目前大两倍的经历去打击非正常,也不会阻止企业去编写实用新型用以包装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而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中,并不会对专利的技术本身以及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进行审查。也就是说,编的再烂的专利和花再多钱研发出来的、技术再好、保护再大的专利,在高新企业认定时,都是一样的。
这样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谁还真花心思去搞什么专利研发,还搞什么专利挖掘、专利布局。
而这一切的一切,仅仅是来自于科技项目公司业务员的一句承诺“知识产权的问题不用担心,我们来帮你搞定”。
政策的指标化、量化,导致我国的知识产权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飞猛进。
而知识产权,就是被科技项目所利用,所裹挟。
知识产权与科技项目,就如当年四达一通与淘宝。
当年四达一通选择与淘宝合作,获取了大量的单子,使他们迅速发展。但由于订单量中一大半都来自淘宝,最终他们都被淘宝的菜鸟控制。
知识产权也是如此,由于科技项目的需求,导致在一些地区形成了专利编写的产业化。而这些地区,也由于被科技项目所裹挟,当地一些正规的事务所,也无法提高专利代理费用。
目前,很多科技项目公司是多元化发展,很多都成立了专利代理机构,当然这都是通过租证挂靠的方式办到的。
他们也会接一些“散户”的专利申请。而科技项目公司大多不会重视知识产权,无论专利有无交底,都会“一视同仁”。
而这一后果,导致很多发明人辛苦研发的成果因为撰写原因捐献了社会。甚至客户提起专利代理,都会反感、厌恶。
当然,我说这么多,并不是为了抨击科技项目公司。
我认为这都是时代的产物,挣钱吃饭没错,是政策有漏洞。
国家机器在运行时,历史的车轮是向前进的。但是放大到几年来看,是往左前方走,然后发现偏离了,又往右前方走,发现又偏离了,接着再往左前方走,以此循环往复….
而你我,都不会在历史的道路上留下痕迹。
而此篇,也只是一个专利废柴的牢骚罢了。
深夜牢骚,如有不悦,还望见谅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死肥宅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