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分析 | 解读荷兰专利事件


近日,荷兰专利成了中国知识产权行业中最热点的话题,“荷兰专利局不再接受中国申请”、“荷兰叫停中国非正常申请”、“荷兰专利局求放过”等声音在知识产权行业中普遍流传,甚至已经波及到申请人。


为此,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根据最权威的一手信息来源,与荷兰资深律师做了深入讨论,就此热点话题进行梳理和解读。






01

文章源头与法律效力

荷兰专利的消息引发热议之后,首先追溯到了文章的源头,进行了严谨的双语翻译,并请荷兰多位资深律师详细点评了这篇文章的“分量”。

这篇题为Namens OCNL的文章确实来自荷兰专利局,发表在荷兰专利代理人律师协NederlandseOrde van Octrooigemachtigden”(Orde vanOctrooigemachtigden) 期刊“Circulaire”(通函)上。

但这不是荷兰专利局的官方通知,也未在NLPO官网正式发布。而只是一篇通过协会期刊发表的“意见”,非常可能只代表一小部分审查员甚至某个人的意见。

因此这是一篇没有任何法律效力的文章,既不能代表NLPO的官方法律意见,更不能影响荷兰专利体系的当前实际运作方式





02

对中国申请人究竟有什么影响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荷兰专利局不再接受中国申请”是不折不扣的谣言,荷兰专利局完全没有这样的决定,也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其次,这篇“意见”仅针对中国在荷兰申请的一部分专利存在的现象,并非针对所有来自中国的专利申请。人为扩大打击面,危言耸听,贬低所有荷兰专利的价值是不理智的。

因此,中国的专利代理人和申请人都无需担忧。这篇没有法律效力的期刊文章,对荷兰专利局接下来的受理和授权,以及荷兰专利在全球的认可度和保护力度,都不会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03

申请荷兰专利的对策

针对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几个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问题一:普遍性的加速审查请求 


加速审查导致荷兰专利审查员工作压力增大,是导致此次抱怨发声的主要原因。


但这其实与中荷两国的发展速度和文化差异有很大关系。高速发展的中国,对时效的要求不仅体现在知识产权保护上,也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荷兰专利法设置了加速制度,就没有理由禁止申请人使用此制度。事实上,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全球的普遍提高,许多国家的专利审查部门都遇到了工作负担增加的情况,但大部分国家都选择了增员提效,积极应对,比如美国、欧洲专利局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更是不断提效,在全球做出了表率。


对策 在加速审查方面,申请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申请加速,如果确有必要,不必因此文章而放弃加速。如无必要,则可普通申请。


 问题二:翻译质量问题 


机器翻译导致申请文件质量低下,也是荷兰审查员抱怨的要点之一。虽然荷兰专利没有实质审查,但是文书的形式和文字翻译需要规范准确,这是对技术和法律的基本尊重。


对策 建议提高对申请文书翻译质量的重视,选择专业翻译机构或人员进行翻译。


 问题三:重复使用在先专利申请 


这篇文章同时提到来自中国的专利存在未主张优先权的在先专利的问题。


对策 在申请之前查看是否存在同样内容的在先专利。如确有在先专利,能要求优先权的,要求优先权。不能要求优先权的,可以考虑在卢森堡或比利时申请。当然如果依然要在荷兰申请,在法理上也没有问题,NLPO无权拒绝。





04

文章在荷兰专利代理行业的反响

与荷兰多家具有悠久历史的律所沟通后发现,这篇文章并没有得到荷兰本国专利代理人的欢迎。

荷兰专利代理人普遍认为,荷兰专利改革的初衷,就是提供一个门槛更低、更为便捷的授权制度。此番部分审查员的“意见”,本质上是意图将专利审查员的工作负担转嫁给专利代理人,这不但有悖于荷兰专利体系的设计初衷,在实操中也是非常不现实的。




05

透彻理解荷兰专利制度

荷兰现行的专利制度,是1995年专利法调整和优化的结果。此前荷兰专利必须经过实质审查。鉴于欧洲专利制度的成功,荷兰立法者决定降低专利门槛,于1995年正式改革了荷兰专利制度。

首先,由实审转变为注册制度,专利申请只要符合法律文书的相关规定和程序要求,并且可以对要求保护的主题进行检索,就会自动获得批准事项。

其次,申请语言由仅接受荷兰语,改为权利要求部分之外都可以用英语提交。

第三,规定申请人在提交申请时,可以提出加速检索和加速公布的请求。

由此可见,此次改革的初衷,就是降低荷兰专利申请门槛,为申请人提供便利。

总 结

流言止于智者,法律人很快会归于理性,谣言和误会很快会澄清,焦虑和惶恐也很快会释然。

中国的专利代理人和申请人都无需对荷兰专利过度担忧。

希望用科学严谨的态度,把事情原原本本呈现给大家。既不危言耸听,也不贩卖焦虑,帮助大家对荷兰专利保持一个理性客观的认知。

以下为期刊“Circulaire”原文: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死肥宅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