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知识产权这十年”专题新闻发布会

图片[1]_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知识产权这十年”专题新闻发布会_知识产权零距离网(IP0.cn)

10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知识产权这十年”专题新闻发布会暨国家知识产权局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并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图文实录

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 张志成

图片[2]_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知识产权这十年”专题新闻发布会_知识产权零距离网(IP0.cn)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知识产权局10月新闻发布会。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天我们举行“知识产权这十年”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知识产权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文辉先生出席今天发布会,向大家介绍知识产权事业十年发展情况,并回答各位感兴趣的问题。共同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先生,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雷筱云女士,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培章先生。我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本次发布会的主持人,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


现在,我们先请胡局长作介绍。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胡文辉

图片[3]_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知识产权这十年”专题新闻发布会_知识产权零距离网(IP0.cn)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知识产权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今天很高兴和几位同事一道,就十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情况向大家作一个通报和交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引领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开启了全面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新征程。


这十年,知识产权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更加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十年来,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保护力度不断增强,“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民法典确立了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的重大法律原则。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完成新一轮修改,建立了国际上最高标准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在线诉调对接机制,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意见》,与司法部联合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统筹推进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各项工作,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从2012年的63.69分提升至2021年的80.61分,提高了17分,进步巨大。截至2022年9月,高价值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减至13个月,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压减至16.5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稳定在4个月,提前完成国务院“放管服”改革部署的审查周期压减目标任务。专利商标申请实现证书“电来电往”,公告公报信息实现“掌上查询”,首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集中发布,为市场主体享受便捷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提供了指引。


这十年,知识产权激励创新创造更加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十年来,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2012年至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授权发明专利395.3万件,年均增长13.8%,累计注册商标3556.3万件,年均增长25.5%。截至2022年9月,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408.1万件,其中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315.4万件,有效商标注册4152.3万件,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495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6992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累计发证5.9万件。我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的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连续10年稳步提升,位居中高收入经济体之首。世界五大科技集群中,中国独占2席,科技创新更加活跃。


这十年,知识产权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十年来,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加速显现。2012年至2021年,累计评出中国专利金奖310项,获奖项目新增销售额超过2.5万亿元。2022年BrandFinance全球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中,中国占84个,比2012年增加52个,总价值达1.6万亿美元。截至2022年9月,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市场主体达2万家,地理标志产品年直接产值超7千亿元。2012年至2021年,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累计2.19万亿元,年均增长13.7%,其中出口年均增长31.2%,超过进口增速近20个百分点。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累计达1.3万亿元,年均增长27.2%。知识产权有力支撑了创新型经济、品牌经济、区域特色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


这十年,知识产权服务对外开放更加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十年来,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持续深化。我们成功推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中国设立办事处,近距离为中国用户提供国际体系相关服务。推动第一个在中国签署并以中国城市命名的《视听表演北京条约》正式生效,加入了《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和《马拉喀什条约》,成为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坚定维护者、重要参与者和积极建设者。成功签署《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推动实现中欧之间244个地理标志产品的互认互保。持续深化“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和金砖国家知识产权合作,深度参与中美欧日韩五局合作,不断强化与东盟、非洲和拉美地区知识产权交流,稳步拓展专利审查高速路(PPH)合作,将知识产权助力脱贫攻坚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结合,支持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能力建设,中国知识产权“朋友圈”不断壮大。


这十年,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十年来,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完善、人才培养力度全面加强、文化环境持续改善。2018年机构改革中,组建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新组建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现了专利、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集中统一管理以及专利、商标的综合执法,管理效能大幅提高,知识产权与质量管理、标准化、反垄断、药品监管等工作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布局建设江苏、广东、河南、湖北、天津、四川等6个京外专利审查协作中心,指导建设广州、上海、重庆、济南、郑州等5个地方商标审查协作中心,专利、商标审查员总数近2万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规模已达70余万人,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人数达6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增加“知识产权专业人员”类别。国家层面的经济职称系列中增设知识产权专业。《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中新设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学位。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设计博览会等知识产权品牌活动定期举办。《中国专利》《国之利器》《缘来桑植》等展示中国知识产权发展实践的优秀作品,《郑成思知识产权文集》《知识产权经典译丛》等理论书籍相继推出,推动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明显提升。


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对未来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作出重大顶层设计,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殷切期待,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知识产权事业的战略性布局,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勇担时代使命,推动知识产权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张志成

谢谢胡局长。下面欢迎各位媒体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记者

图片[4]_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知识产权这十年”专题新闻发布会_知识产权零距离网(IP0.cn)

刚才胡局长介绍,这十年,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请问在推进相关工作中有哪些感受和体会?又有哪些需要长期坚持的经验和做法?

胡文辉

谢谢你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和新论断,深刻揭示了知识产权发展的客观规律,赋予了知识产权新的时代内涵,为新时代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指示论述,把这些重要指示论述精神贯彻到知识产权工作全链条和各方面,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体会,有五个方面的经验做法需要长期坚持。


一是坚持党对知识产权事业的全面领导,这是知识产权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知识产权事业是党的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知识产权事业的快速发展根本在于党的全面领导和亲切关怀。只有始终坚持并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知识产权事业才能阔步前进、不断创新。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知识产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党领导下的知识产权事业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既通过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又要通过权利的平衡保护,促进创新成果更多惠及人民。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这是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使命,也是知识产权事业稳步发展的重要依托。只有树牢大局意识,运用系统思维,才能找准知识产权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角色定位,找准知识产权工作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力重点,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内激励创新、对外促进开放的重要作用,努力实现既为一域增光,更为全局添彩。


四是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这是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一切制度设计总是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知识产权制度本身也必须与时俱进,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创新的理念引领发展。特别是,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日新月异,网上购物、智慧医疗、在线教育等蓬勃发展,知识产权工作必须及时回应时代课题,作出制度安排,更好满足发展需要。


五是坚持扩大开放合作共赢,这是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的必然要求。知识产权制度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促进知识传播共享,让创新成果更好造福各国人民,需要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原则,坚持多边主义立场,努力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进步。多年来,我们坚持开放合作,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学习者、遵循者向参与者、引领者转变,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也为促进全球创新和经济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图片[5]_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知识产权这十年”专题新闻发布会_知识产权零距离网(IP0.cn)

刚才胡局长提到,十年来我国核心专利数量大幅增加,目前国内(不含港澳台)的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315.4万件。请问这300多万件有效专利体现出怎样的特点?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 葛树

图片[6]_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知识产权这十年”专题新闻发布会_知识产权零距离网(IP0.cn)

谢谢你的提问。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刚才胡局长发布时提到,截至今年9月,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达315.4万件。事实上在今年7月,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的发明专利有效量就已经超过300万件,这是我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的突破,也进一步夯实了我国创新大国的国际地位。具体来看:


一是有效发明专利实现量质齐升。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加快,我国创新主体创新创造热情高涨,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分别于2016年6月和2020年7月达到第一个和第二个100万件,至今年7月仅用2年时间突破300万件。高价值发明专利创造和储备不断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占国内总量的比重超过三成;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39.5万件,所占比重达到13.0%,较“十三五”末提高1.6个百分点。


二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截至2022年7月,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到32.6万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08.6万件,占国内总量的68.5%,相比第一个100万件、第二个100万件时分别提高5.1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目前,我国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数量主要聚集在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22年7月,我国有15.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133.9万件有效发明专利,占国内企业发明专利有效量的64.2%。


三是数字技术领域专利所占比重快速提高。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35个技术领域统计,截至2022年7月,发明专利有效量排名前三的领域依次是计算机技术领域(为28.4万件,所占比重为9.3%)、测量领域(为23.5万件,占7.7%)和数字通信领域(为21.0万件,占6.9%)。其中,计算机技术领域发明专利有效量较第一个100万件时增长5倍,所占比重提高4.7个百分点,排名由第5位上升至首位。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进一步深入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效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助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谢谢。

光明日报记者

图片[7]_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知识产权这十年”专题新闻发布会_知识产权零距离网(IP0.cn)

去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相继印发,开启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征程。请问在总结十年经验的基础上,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于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有哪些具体考虑?

胡文辉

谢谢你的提问。《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未来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顶层设计,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知识产权事业的战略性布局,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勇担时代使命,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一是把握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将按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总体目标,坚持国际国内统筹、宏观微观结合、远期近期兼顾,分两步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一步,瞄准未来五年,以《纲要》和《规划》实施为工作抓手,确保到2025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十年努力,到2035年推动我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跻身世界前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


二是落实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点任务。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纲要》明确的六个方面18项重点任务,切实抓好《规划》部署的5个方面14项重点任务和15个专项工程,坚持战略性和实操性相结合,努力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两张卷子一起答。


三是处理好强国建设五方面的重大关系。我们将立足走好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处理好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的关系,既要立足中国实际,符合中国国情,又要树立全球视野,跻身世界前列。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把高质量作为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主旋律,追求“理性的繁荣”,加快实现知识产权工作“两个转变”。处理好激励创新与维护公共利益的关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推动知识产权的公正合理保护。处理好市场驱动与政府推动的关系,既发挥好政府职能,加强规划引领、行业监管、环境营造,又遵循市场规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处理好国内保护与国际保护的关系,既依法保护在华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又推动外国政府加强对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切实维护中外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是做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人才保障。一方面,着力提升知识产权人才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善于从党和国家大局思考问题,经常与党中央精神对标对表,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着力提升业务能力,既立足知识产权专业特点,努力提高专业素养、掌握专业方法,特别是加强对知识产权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积极破解改革发展的各种难题,勇闯知识产权“无人区”,又把握知识产权国际竞争新形势,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有效维护国家利益。谢谢。

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

图片[8]_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知识产权这十年”专题新闻发布会_知识产权零距离网(IP0.cn)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请问,十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哪些主要的进展与成效?

张志成

谢谢你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党中央、国务院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各部门、各地方坚持走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全方位进展和突出成效。


一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顶层设计全方位加强。2021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确定了任务书、绘制了路线图、列出了时间表。全国31个省(区、市)均制定印发了相应的配套政策,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整体形成了央地联动、部门协力、全国协同的工作格局。


二是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迈上新台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为保护知识产权提供了基础性的法律保障。立足实践,与时俱进,新修改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扩大了保护范围,提高了保护水平,加大了保护力度,对快速变化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求作出有效回应。落实新增知识产权保护中央事权,制定实施《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法》《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行政裁决办法》。山西、辽宁、上海、山东、湖北等地大胆创新,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以知识产权地方立法推动了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高。


三是知识产权全链条大保护实现新突破。印发年度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方案,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侵权多发区域部署行政保护工作。多部门共同开展北京2022年冬奥会知识产权保护等专项行动,重拳出击,整治到位。出台一系列标准、规范、指南,持续加强执法指导,提升办案质量水平。聚焦高质量发展,常态化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抢注行为,严格规范专利商标管理秩序。各部门密切协同配合,知识产权局、最高法、最高检、司法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版权局等联合制定加强协作配合、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多个政策文件,不断完善司法、刑事、行政衔接保护工作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严、大、快、同”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四是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稳步推进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建设,在27个省(区、市)布局建设96家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全国一张网”持续完善,维权援助机构总数达到1300余家。加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推动在全国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超过1000家。深入推进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试点,加强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建立和完善技术调查官制度和知识产权侵权纠纷鉴定工作体系,为司法和行政保护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建设7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值2020年和2021年分别突破6000亿元和7000亿元,2021年达到了7033.76亿。


五是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得到新加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亚太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正式生效,244个中欧地理标志实现互认互保。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建设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引进其仲裁与调解服务。专利审查高速路(PPH)合作伙伴达到30个,便利我国企业海外专利布局。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制建设,优化海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初步建成了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为企业海外维权提供指引。


通过上述举措,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得分逐年提升,去年达到了80.61分,整体步入良好状态。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继续深入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和《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在“十四五”期间再上新台阶,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面,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记者

图片[9]_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知识产权这十年”专题新闻发布会_知识产权零距离网(IP0.cn)

刚才胡局长提到,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刚刚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的排名再次提升,位列第11位。请问,如何评价这一成就?

胡文辉

谢谢你的提问。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刚刚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的排名上升至第11位,较去年再提升一位,稳居中高收入经济体之首。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的排名连续第10年稳步上升,已经累计提升了23位,展示出我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进步,也印证了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示,中国取得的成绩显示了一个国家将创新作为增长引擎并给予大量关注的效果。中国以非常全面的方式建设创新生态系统,这是中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共设7大类81项细分指标。我国在国内市场规模、本国人专利申请、劳动力产值增长等9项指标上排名全球第一;在国内产业多元化、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等指标上名列前茅,特别是世界领先的五大科技集群我国独占两席,这意味着中国的创新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正向关系,创新加快成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


十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严格保护知识产权,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发展之路。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国内(不含港澳台)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3.2件提升至19.1件,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从63.69分提升到了80.61分。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努力推动我国在更多领域实现创新突破。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图片[10]_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知识产权这十年”专题新闻发布会_知识产权零距离网(IP0.cn)

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是一项系统工程,与科技、产业、财政、金融、贸易等各方面关系密切。请问,十年来,在促进知识产权转化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都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 雷筱云

图片[11]_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知识产权这十年”专题新闻发布会_知识产权零距离网(IP0.cn)

谢谢你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服务经济主战场,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政策引导、推进项目示范、优化服务供给,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畅通流转方面,遵循知识产权制度规律和市场规律,不断深化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改革,推动创设专利开放许可制度,激发知识产权转化内生动力。着力构建知识产权运营体系,支持建设33个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中心),联合财政部在37个重点城市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支持16个省份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机制。推动健全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制定专利评估国家标准,促进形成知识产权交易价格发现机制。2021年,全国专利转让许可次数42.2万次,是2012年的4.8倍。其中,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尤为活跃,专利转让许可次数分别是十年前的10.1倍、9.7倍和6.5倍。十年来,高校院所专利转让许可次数平均增速达20.5%,高价值专利转化的“源头活水”有效激活,促进创新发展的动力活力加速释放。


金融赋能方面,与银保监会、发展改革委、国家版权局等部门密切配合,联合出台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政策文件,深入开展“入园惠企”专项行动,建设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优化质押登记服务,稳步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质扩面。深化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人保财险等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稳妥推进金融服务模式创新。联合财政部支持设立20支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与证监会指导沪深两地交易所成功发行67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十年来,专利商标质押融资规模达到1.3万亿元,其中,2021年质押融资金额达到3098亿元,是2012年的8.7倍,服务企业数量为十年前的10.6倍;知识产权保险累计为超过2.5万家企业提供了超过1000亿元的风险保障,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深度显著拓展。


转化见效方面,联合国家统计局建立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核算和发布机制。积极探索促进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有效路径,支持建设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试点平台,提高专利对产品和产业的支撑力和贡献度。大力培育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建设专利导航服务支撑体系,制定推行企业、高等学校、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促进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转化能力和运用效益。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推动全国布局建设2100个商标品牌指导站,连续三年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接续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有力促进品牌经济和特色经济发展。十年间,累计评出310项中国专利金奖,获奖项目新增销售额超过2.5万亿,新增利润超过3400亿。这个数据刚才胡局长在发布时也作了介绍。同时,我们还培育了5729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产出了全国37.4%的工业增加值,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61.3%,专利产品贡献了超过80%的营业收入。2020年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2.13万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4.6%,知识产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势能更加有力。谢谢。

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

图片[12]_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知识产权这十年”专题新闻发布会_知识产权零距离网(IP0.cn)

“放管服”改革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请介绍一下近年来,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都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司司长 王培章

图片[13]_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知识产权这十年”专题新闻发布会_知识产权零距离网(IP0.cn)

谢谢你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推动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我们主要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化简政放权。在专利、商标申请量逐年上升的情况下,通过建立优先审查、快速审查等多样化审查机制,改进审查流程,强化质量管理,加强智能化支撑,在压减审查周期中不断取得突破。刚才胡局长也介绍了我们已经提前完成国务院“放管服”改革部署的审查周期压减目标。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减至16.5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压减至4个月,我国专利、商标审查效率均跻身相同审查制度下的国际前列。通过网上核验、告知承诺等方式,取消电子用户注册、质押登记等环节的多项证明材料,十年来累计减少证明材料约2900万份。加大减费降税力度,切实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十年来累计减免专利、商标收费1262.8亿元。


二是创新公正监管。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领域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依法依规开展对违法违规代理行为的失信惩戒。优化专利资助奖励政策和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取消对专利和商标申请阶段的资助和奖励。坚决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注册行为,有力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强化平台经济知识产权保护,开展电商平台专利权评价报告共享试点,累计共享核验评价报告约8万份,处置权利备案争议和纠纷1400余件,推动平台更好履行主体责任。


三是优化服务水平。实现专利、商标注册申请“全程网办”,专利、商标电子申请率较2012年分别增长17.2和39.3个百分点,达到99.1%和99.5%。知识产权业务受理窗口“一窗通办”覆盖所有省份,专利代办处数量十年来增长至34个,地方商标受理窗口自2016年设立以来增长至309个。全国层面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同源发布、清单管理,服务标准化、均等性水平显著提升。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围绕专利分析预警、商标品牌运用等,累计服务中小企业120余万次,为创新创业活动提速赋能。更大范围开展专利、商标远程审理和巡回审理,疫情期间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专利复审无效、商标异议评审决定文书实现全增量公开,十年来累计公开专利复审无效决定17.6万件、商标文书153万件。持续加强知识产权数据资源供给,专利、商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基础数据开放种类增至44种,基本实现“应开放尽开放”。


此外,各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在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中大胆探索。积极推行知识产权业务办理线上“一网通办”、线下“最多跑一地”,健全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创新知识产权代理监管新模式等方面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国家知识产权局也积极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加快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不断顺应广大创新创业主体的新要求、新期待,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谢谢。

张志成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我局已经准备好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励全系统干部职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也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活动。再见。


编辑:汪诚,美编:王镇杰,审读:蔡莹  孙雅曼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国家知识产权局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