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创新故事|斑马线和交通信号灯的发明


图片[1]_宝藏创新故事|斑马线和交通信号灯的发明_知识产权零距离网(IP0.cn)
图片[2]_宝藏创新故事|斑马线和交通信号灯的发明_知识产权零距离网(IP0.cn)
图片[3]_宝藏创新故事|斑马线和交通信号灯的发明_知识产权零距离网(IP0.cn)

斑马线和交通信号灯的发明




“过马路,左右看,要走人行横道线。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相信小朋友们一定听过类似的歌谣,提醒大家在过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交通信号灯和人行横道线在交通安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片[4]_宝藏创新故事|斑马线和交通信号灯的发明_知识产权零距离网(IP0.cn)

图|陈泽恺(6岁)

  人行横道线又叫斑马线,是由多条互相平行的白色线条构成,就像是斑马身上的条纹。斑马线通常设置在马路路口、学校、医院、养老院的出入口等位置,它一方面提醒行人“请走在白色线里面”,一方面告诉行驶中的司机“这是人行道,请减速慢行”,起到引导人们安全过马路的作用。


  斑马线最早的雏形是古罗马时期的“跳石”。当时,在意大利的庞贝市,车马、行人,同时行驶在路上,由于缺乏交通规则,道路上经常拥堵,甚至发生事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聪明的庞贝市人就把路两旁的人行道加高,使行人与车马分离,在靠近路口的位置,堆砌了一块块高出地面的石头,行人过马路时踩在这些石头上,就能够醒目的提醒经过的车马。由于行人是一跳一跳的,踩着石头过马路的,所以这些石头就被称为跳石。当时,这个方法推广到了很多城市,极大提升了道路交通安全。后来,到了19世纪末,人们发明了汽车,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多,马路上的跳石阻碍了汽车的行驶,于是人们开始寻求新的代替跳石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人设计出一种画在马路上的人行横道线,并且规定行人通过马路时只能走人行横道线,由于这种人行横道线很像斑马身上的纹路,因此人们亲切地称之为“斑马线”。现在,除了传统的白色条纹形状的斑马线,还出现了立体彩色的斑马线和动物形状的斑马线,醒目的色彩和形状使车辆更容易注意到人行横道线,减少了事故的发生。小朋友们在出行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周围有没有这种特殊形状的斑马线呢?


  说完了斑马线,我们再来看一下交通信号灯。交通信号灯就是我们常说的红绿灯。它由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灯组成,用于指挥交通运行,红灯表示停止,绿灯表示通行,黄灯表示缓行,交通灯一般分布在道路交叉口或者学校、医院等路边。


  交通信号灯的颜色可不是随便选择的,而是基于一定的科学道理。红色穿透力强,即使遇到大雾和雨雪天气也能看得清楚,而且红色可以让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有警示的作用,因此通常被用于警示色。黄色在工业安全用色中一般代表警告或者提醒注意,因此用来做缓行信号;绿色容易和表示禁止的红色区分开,而且给人安全、平和的感觉,用来做通行信号非常合适。


  世界上最早的交通信号灯出现在英国伦敦,十八世纪初,伦敦街道上的马车经常横冲直撞,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英国的机械师德·哈特从女子的着装习惯受到启发,发明了红绿灯。说来有趣,那时候约克城的女子身穿红衣代表已婚,请勿靠近;身穿绿衣则代表未婚,欢迎追求。德·哈特发明的红绿灯只有一盏光源,是通过人工切换红绿色的玻璃灯罩工作的。可惜,这盏灯仅仅在运行了23天后就爆炸了,还造成了控制该灯的警察牺牲。因此,交通信号灯便被暂时取消了。直到1914年,红绿灯才在美国重新出现。新面世的信号灯是通过电力控制的,只有红、绿两种颜色,随后在美国得到了迅速的推广。1918年,底特律的一位交警又发明了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信号灯,这便与现在的交通信号灯十分相近了。


  斑马线和交通信号灯使人们的出行变得井然有序,大大提高了交通安全,减少了交通拥堵。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私家车,很多城市经常堵得水泄不通,小朋友们,你们能想到什么好点子解决出行拥堵的烦恼呢?


图片[5]_宝藏创新故事|斑马线和交通信号灯的发明_知识产权零距离网(IP0.cn)

知识产权小讲堂

  什么不能申请专利?


  随着我们国家对知识产权越来越重视,大家申请专利的意识也不断提高,纷纷将自己的新发明和好点子拿去申请专利,但是,有很多东西是不能申请专利的,我们来看看我国专利法是怎么规定的。


  首先,已经存在于大自然的东西不能申请专利,比如新的行星;


  其次,智力活动的方法也不能申请专利,比如教学方法;


  再次,治疗疾病的方法、危险物质的获取也不可以申请专利,这是基于人道主义和安全的考虑;


  此外,我国对植物新品种有专门的法律进行保护,所以也不能申请专利;动物也是不能申请专利哦;


  最后,违反法律和对社会有害的发明创造,也不可以申请专利,比如制作毒品的方法、伪造钞票的方法等。


  小朋友们,现在你们知道什么不能申请专利了吗?

来源:《创意世界》杂志

朗读:杨绿茵、勇飞

文字整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初审流程部青年工作组


(编辑:汪诚,美编:王镇杰,审读:蔡莹 孙雅曼)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国家知识产权局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